第七届“学会奖”评奖终评结果
“学会奖”著作类
一等奖(共4项)
| 
			 作品  | 
			
			 著作者  | 
			
			 著作者单位  | 
		
| 
			 《动画大师宫崎峻》  | 
			
			 杨晓林  | 
			
			 同济大学电影学院  | 
		
| 
			 《她者镜像:好莱坞电影中的华人女性》  | 
			
			 孙萌  | 
			
			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 | 
		
| 
			 《理论穿行:从文艺审美到影视文化》  | 
			
			 李启军  | 
			
			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 | 
		
| 
			 《当代电视新闻语言学》  | 
			
			 黄匡宇 黄雅堃  | 
			
			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| 
		
二等奖(共6项)
| 
			 作品  | 
			
			 著作者  | 
			
			 著作者单位  | 
		
| 
			 《镜像家国——现代性与中国家庭电视剧》  | 
			
			 张斌  | 
			
			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新闻传播系  | 
		
| 
			 《阴阳界——胡金铨的电影世界》  | 
			
			 吴迎君  | 
			
			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 | 
		
| 
			 《当代法国电影史1959-1980》  | 
			
			 祝虹  | 
			
			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  | 
		
| 
			 《影像文化通论》  | 
			
			 张振华  | 
			
			 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  | 
		
| 
			 《叙事道德的危机:解码影视传播中的失德现象》  | 
			
			 杨世真  | 
			
			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| 
		
| 
			 《镜头在说话——电影造型语言分析》  | 
			
			 梁明、李力  | 
			
			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  | 
		
优秀奖(共6项)
| 
			 作品  | 
			
			 著作者  | 
			
			 著作者单位  | 
		
| 
			 《从文学到电影:第五代电影改编研究》  | 
			
			 傅明根  | 
			
			 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  | 
		
| 
			 《电视纪录片创作》  | 
			
			 王庆福  | 
			
			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人文学院  | 
		
| 
			 《战火映照的影像记忆——八一军事电影的品牌研究》  | 
			
			 李锦云  | 
			
			 河北传媒学院  | 
		
| 
			 《光影艺术与道德扫描——新时期影视作品道德价值取向及对青少年的影响研究》  | 
			
			 袁智忠  | 
			
			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 | 
		
| 
			 《中西视界融合中的电影审美时空》  | 
			
			 周清平  | 
			
			 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  | 
		
| 
			 《中国动画电影造型意指及其历史演进》  | 
			
			 张启忠  | 
			
			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 | 
		
“学会奖”论文类
一等奖(共5项)
| 
			 作品  | 
			
			 著作者  | 
			
			 著作者单位  | 
		
| 
			 关于加快建设电影强国若干问题的思考  | 
			
			 张会军  | 
			
			 北京电影学院  | 
		
| 
			 空间、权力与意识形态:沦陷时期的北京电影院  | 
			
			 张一玮  | 
			
			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  | 
		
| 
			 中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构  | 
			
			 石长顺  | 
			
			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 | 
		
| 
			 集与集剧:电视剧的基本形式与传播形态考察  | 
			
			 张国涛  | 
			
			 中国传媒大学  | 
		
| 
			 论1979年至1984年的中国电影表演美学  | 
			
			 厉震林  | 
			
			 上海戏剧学院教务处  | 
		
二等奖(共10项)
| 
			 作品  | 
			
			 著作者  | 
			
			 著作者单位  | 
		
| 
			 中国动画艺术史溯源——中国首位动画专家杨左匋生平及创作考略  | 
			
			 殷福军  | 
			
			 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| 
		
| 
			 基于中国文化的老年群体媒介诉求分析  | 
			
			 陈月华  | 
			
			 哈尔滨工业大学媒体技术与艺术系  | 
		
| 
			 近年电视电影的现实关注与文化立场——以第十七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电视电影奖参评作品为例  | 
			
			 王晖  | 
			
			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| 
		
| 
			 传记电影与肉身存在  | 
			
			 严前海  | 
			
			 东莞理工学院文学院  | 
		
| 
			 戏剧性:电视剧艺术本体属性思辨  | 
			
			 涂彦  | 
			
			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  | 
		
| 
			 音乐音响与电视剧叙事节奏  | 
			
			 张智华  | 
			
			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 | 
		
| 
			 张石川及明星影片公司的文化策略及价值重估——在鸳鸯蝴蝶派的文化场域中  | 
			
			 包燕  | 
			
			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 | 
		
| 
			 公开的隐私:第一人称纪录片  | 
			
			 孙红云  | 
			
			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新闻系  | 
		
| 
			 试论超媒体时代对中国电视媒体发展的影响  | 
			
			 姜燕  | 
			
			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  | 
		
| 
			 那么近又那么远——杜可风电影影像分析  | 
			
			 李力  | 
			
			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  | 
		
优秀奖(共12项)
| 
			 作品  | 
			
			 著作者  | 
			
			 著作者单位  | 
		
| 
			 传奇审美跨类风行——近年电视剧审美趋向探析  | 
			
			 戴清  | 
			
			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  | 
		
| 
			 略论当代中国电视剧批评的发展趋势  | 
			
			 韩婷婷  | 
			
			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  | 
		
| 
			 影视制作实验室共享平台设计研究  | 
			
			 章晓亮  | 
			
			 浙江传媒学院实验电视台  | 
		
| 
			 传媒乱象与把关  | 
			
			 周建青  | 
			
			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 | 
		
| 
			 中华文化影响力的符号呈现与传播创新——《行走唐人街》解读  | 
			
			 杜志红  | 
			
			 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  | 
		
| 
			 影视内容产业中的亚洲文化品牌  | 
			
			 赵曦  | 
			
			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台  | 
		
| 
			 建立监管与评测中的“电视生态批评”标准  | 
			
			 张文娟  | 
			
			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戏剧学院  | 
		
| 
			 浅议中国公共外交的媒介塑形——以2010年电视文本《太阳花》和《中国爱乐乐团十周年庆典》为例  | 
			
			 侯洪  | 
			
			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 | 
		
| 
			 试论多声道立体声多媒体电影的声音创作——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主题影片《和谐中国》声音创作分析  | 
			
			 詹新  | 
			
			 上海戏剧电影电视学院  | 
		
| 
			 消费社会中的中国影视景观  | 
			
			 曹毅梅  | 
			
			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| 
		
| 
			 新《水浒》中新宋江  | 
			
			 王昕  | 
			
			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 | 
		
| 
			 网络“春晚”:电视节庆晚会的新突破  | 
			
			 杨洪涛  | 
			
			 中国传媒大学《现代传播》编辑部  | 
		
“学会奖”著作类
一等奖(共4项)
| 
			 作品  | 
			
			 著作者  | 
			
			 著作者单位  | 
		
| 
			 《动画大师宫崎峻》  | 
			
			 杨晓林  | 
			
			 同济大学电影学院  | 
		
| 
			 《她者镜像:好莱坞电影中的华人女性》  | 
			
			 孙萌  | 
			
			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 | 
		
| 
			 《理论穿行:从文艺审美到影视文化》  | 
			
			 李启军  | 
			
			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 | 
		
| 
			 《当代电视新闻语言学》  | 
			
			 黄匡宇 黄雅堃  | 
			
			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| 
		
二等奖(共6项)
| 
			 作品  | 
			
			 著作者  | 
			
			 著作者单位  | 
		
| 
			 《镜像家国——现代性与中国家庭电视剧》  | 
			
			 张斌  | 
			
			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新闻传播系  | 
		
| 
			 《阴阳界——胡金铨的电影世界》  | 
			
			 吴迎君  | 
			
			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 | 
		
| 
			 《当代法国电影史1959-1980》  | 
			
			 祝虹  | 
			
			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  | 
		
| 
			 《影像文化通论》  | 
			
			 张振华  | 
			
			 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  | 
		
| 
			 《叙事道德的?;航饴胗笆哟ブ械氖У孪窒蟆?/p>  | 
			
			 杨世真  | 
			
			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| 
		
| 
			 《镜头在说话——电影造型语言分析》  | 
			
			 梁明、李力  | 
			
			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  | 
		
优秀奖(共6项)
| 
			 作品  | 
			
			 著作者  | 
			
			 著作者单位  | 
		
| 
			 《从文学到电影:第五代电影改编研究》  | 
			
			 傅明根  | 
			
			 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  | 
		
| 
			 《电视纪录片创作》  | 
			
			 王庆福  | 
			
			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人文学院  | 
		
| 
			 《战火映照的影像记忆——八一军事电影的品牌研究》  | 
			
			 李锦云  | 
			
			 河北传媒学院  | 
		
| 
			 《光影艺术与道德扫描——新时期影视作品道德价值取向及对青少年的影响研究》  | 
			
			 袁智忠  | 
			
			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 | 
		
| 
			 《中西视界融合中的电影审美时空》  | 
			
			 周清平  | 
			
			 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  | 
		
| 
			 《中国动画电影造型意指及其历史演进》  | 
			
			 张启忠  | 
			
			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 | 
		
“学会奖”论文类
一等奖(共5项)
| 
			 作品  | 
			
			 著作者  | 
			
			 著作者单位  | 
		
| 
			 关于加快建设电影强国若干问题的思考  | 
			
			 张会军  | 
			
			 北京电影学院  | 
		
| 
			 空间、权力与意识形态:沦陷时期的北京电影院  | 
			
			 张一玮  | 
			
			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  | 
		
| 
			 中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构  | 
			
			 石长顺  | 
			
			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 | 
		
| 
			 集与集剧:电视剧的基本形式与传播形态考察  | 
			
			 张国涛  | 
			
			 中国传媒大学  | 
		
| 
			 论1979年至1984年的中国电影表演美学  | 
			
			 厉震林  | 
			
			 上海戏剧学院教务处  | 
		
二等奖(共10项)
| 
			 作品  | 
			
			 著作者  | 
			
			 著作者单位  | 
		
| 
			 中国动画艺术史溯源——中国首位动画专家杨左匋生平及创作考略  | 
			
			 殷福军  | 
			
			 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| 
		
| 
			 基于中国文化的老年群体媒介诉求分析  | 
			
			 陈月华  | 
			
			 哈尔滨工业大学媒体技术与艺术系  | 
		
| 
			 近年电视电影的现实关注与文化立场——以第十七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电视电影奖参评作品为例  | 
			
			 王晖  | 
			
			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| 
		
| 
			 传记电影与肉身存在  | 
			
			 严前海  | 
			
			 东莞理工学院文学院  | 
		
| 
			 戏剧性:电视剧艺术本体属性思辨  | 
			
			 涂彦  | 
			
			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  | 
		
| 
			 音乐音响与电视剧叙事节奏  | 
			
			 张智华  | 
			
			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 | 
		
| 
			 张石川及明星影片公司的文化策略及价值重估——在鸳鸯蝴蝶派的文化场域中  | 
			
			 包燕  | 
			
			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 | 
		
| 
			 公开的隐私:第一人称纪录片  | 
			
			 孙红云  | 
			
			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新闻系  | 
		
| 
			 试论超媒体时代对中国电视媒体发展的影响  | 
			
			 姜燕  | 
			
			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  | 
		
| 
			 那么近又那么远——杜可风电影影像分析  | 
			
			 李力  | 
			
			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  | 
		
优秀奖(共12项)
| 
			 作品  | 
			
			 著作者  | 
			
			 著作者单位  | 
		
| 
			 传奇审美跨类风行——近年电视剧审美趋向探析  | 
			
			 戴清  | 
			
			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  | 
		
| 
			 略论当代中国电视剧批评的发展趋势  | 
			
			 韩婷婷  | 
			
			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  | 
		
| 
			 影视制作实验室共享平台设计研究  | 
			
			 章晓亮  | 
			
			 浙江传媒学院实验电视台  | 
		
| 
			 传媒乱象与把关  | 
			
			 周建青  | 
			
			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 | 
		
| 
			 中华文化影响力的符号呈现与传播创新——《行走唐人街》解读  | 
			
			 杜志红  | 
			
			 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  | 
		
| 
			 影视内容产业中的亚洲文化品牌  | 
			
			 赵曦  | 
			
			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台  | 
		
| 
			 建立监管与评测中的“电视生态批评”标准  | 
			
			 张文娟  | 
			
			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戏剧学院  | 
		
| 
			 浅议中国公共外交的媒介塑形——以2010年电视文本《太阳花》和《中国爱乐乐团十周年庆典》为例  | 
			
			 侯洪  | 
			
			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 | 
		
| 
			 试论多声道立体声多媒体电影的声音创作——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主题影片《和谐中国》声音创作分析  | 
			
			 詹新  | 
			
			 上海戏剧电影电视学院  | 
		
| 
			 消费社会中的中国影视景观  | 
			
			 曹毅梅  | 
			
			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| 
		
| 
			 新《水浒》中新宋江  | 
			
			 王昕  | 
			
			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 | 
		
| 
			 网络“春晚”:电视节庆晚会的新突破  | 
			
			 杨洪涛  | 
			
			 中国传媒大学《现代传播》编辑部  | 
		

